有网友碰到这样的问题“李玫瑾教授:3岁要给孩子立规矩,超过12岁就很麻烦”。小编为您整理了以下解决方案,希望对您有帮助:
解决方案1:
李玫瑾教授曾说过,小孩子三岁以前最重要的是建立依恋关系,三岁后,就要给孩子立规矩,否则,到了十二岁后,你再给孩子立规矩,已经没用了。
在家庭教育咨询中,很多家长会问我:老师,我们想给孩子立规则,但又怕在惩罚孩子的过程中,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爱他。怎么办好呢?
实际上,“惩罚”只能在当时起到一定的作用,看似收到效果,但是,很多时候, “惩罚”会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, 比如有的会有罪恶感,有的会抗拒,有的会对父母充满了敌意。这样一来, 孩子不仅不接受规则,反而会恨父母,起到反作用。
智慧的父母,会用爱的方式去给孩子确立规则,让孩子既能感受到规则又能感受父母的爱。
那如何才能做到用爱的方式给孩子立规矩呢?下面就给广大的父母们讲讲给孩子立规矩的正确打开方式。
第一个场景: 父母带孩子逛商场,孩子在商场里乱跑,一不留神就不见踪影。这时候,很多家长都会在后面追着孩子跑,一边追一边严厉地斥责孩子:“不许跑,你要是再乱跑,下次我就再也不带你出来玩了!”
像这种情况,孩子的行为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时, 父母们需要及时纠正的问题,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,让孩子了解问题本身的严重性。 家长们可以跟孩子这样说:
第二个场景: 孩子看动画片入了迷,到了饭点,却不愿意吃饭 ,说要等看完这一集,再吃饭。家长气急败坏地走过去,啪的一下关掉电视机,小一点的孩子肯定会哇哇大哭,吵闹着要看动画片;大一点的孩子则会赌气说:“不吃就吃!”然后转身回自己的房间。
又或者是父母黑着一张脸警告孩子:“你要是再不过来吃饭,今天就不给你吃饭了,让你饿肚子,看你下次还样不!”
如此一来,就算孩子过来吃饭了,心里也还惦记着动画片,认为爸妈是拿不给饭在威胁自己。这时候, 我们父母要提供给孩子合理的的选择,让他感到被尊重,而不是被强迫感。
我们可以说: “宝贝,如果你现在过来吃饭,我们把动画片暂停,等吃完饭,再继续看,如果你现在不过来吃饭,等会吃完饭,就不能再看动画片了,你来选一个吧!”
以上两个例子,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简单的案例,如果遇到孩子因种种原因,有不容易易改正的不良习惯,就要采取相对复杂的措施,分步骤一步一步的解决。
第三个场景: 表妹家的小女儿,由于小时候是外婆在带,隔代亲的教育难免养成了小侄女有些小毛病,晚上不按时睡觉,不是想玩玩具就是叽叽喳喳像只小麻雀一样说话。
三岁的时候,外婆回了老家,表妹每晚被小侄女折腾,等到小侄女睡着时,已经很晚了。第二天早上幼儿园时,小侄女赖着不起床,表妹软硬兼施得好不容易把表妹送到幼儿园,再赶到单位上班时,已经迟到了。
就小侄女这种情况,我给表妹讲了一个招数,让她按这个步骤来。
第一步:问一下小侄女的感受和需求。
比如:宝贝,你睡觉前都喜欢干什么呀?
第二步: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。
比如:宝贝,妈妈知道你晚上想多玩一会,想多说说话,但妈妈第二天上班很忙很累,想要早点睡觉早点休息。
第三步:把想法都一一写下来,和小侄女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,让孩子有受尊重感,有利于提高日后孩子行动的主动性。
如:宝贝,我们每天晚上吃完饭以后,看半个小时的动画片,然后八点洗澡刷牙上床准备睡觉,睡前听两个故事,九点睡觉,好不好。
第四步:选出你们能接受的建议,并付诸行动。有时候,家长也可以适当地做出让步。
比如,将双方都不能接受的方法划掉,在双方达成共识的方法上打勾。
第五步: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,共同努力完成。
如:双方都同意每天晚八点上床,可以讲两个故事,九点睡觉。
比如,当父母或是孩子生气时,不要立马进行改正措施。都说冲动是魔鬼,人们在生气时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; 当双方都冷静下来,立规矩才能收到好的效果。
孩子12岁以后,意识增强,自我意识也增强,他们往往不会听父母说教,甚至会嘲笑让他在父母的给的参考意见中选择一个执行,是小孩子才会做的事。
像这种情况,父母们可以用便利贴或是写信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想法:“宝贝,你长大了,有自己的主见,那这件事打算用什么好的方法解决呢?
“如果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,但不是家长认可的,父母们可以用到NLP里的一句话: “宝贝,一个问题通常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,你这种方法我们也能接受,你看,如果这样解决,会不会更好一些呢?”
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,我们父母在给孩子立规矩时,要针对孩子的年纪大小和个性特点,采取适合孩子且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切忌,父母们不能把惩罚当作是自己发泄情绪的出口,这样孩子们会受伤的,认为父母不爱自己,从而产生较低的自我价值感。
最后,请父母们给孩子多一份尊重和理解,用智慧的方法和爱的语言,教会孩子懂规矩,让孩子们感受到你们的爱,对你们多一份尊敬,做一个合格的父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