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灵活挖掘隐含条件,寻求解题方法

2021-01-25 来源:小奈知识网
懒 嘲u 高考物理试题对考生而言, 难点不仅在于某些综合命题中物 理过程的复杂多变,更在于各类 档次试题中物理条件的隐散难 寻,常使考生深感“条件不足”而 陷于“一筹莫展”的境地,如何迅 速识破高考命题中的隐含条件, 选择物理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, 简洁高效地完成解题,集中体现 了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。在平常 职教之窗 45 下的稳态速度。(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) 解析:雨滴下落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:重力,方 向向下;空气阻力,方向向上。当雨滴达到稳态速度 后,加速度为零,二力平衡,用m表示雨滴质量,有 mg一 =0,m=4 r p/3,求得 =47rr pg/3k, = 灵 拖 寻慕 1.2m/s。 点评:此题的关键就是雨滴达到“稳态速度”时, 处于平衡状态。找到此条件,题目就可以迎刃而解。 (4)从物理过程的分析中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解题中的重要一环。物理过 程是由多仑变化的物理状态相衔接而成的,物理状 解题中养成仔细分析、推敲关键 词语,形成从物理模型、物理现 象、物理过程、物理变化和临界状 态中去寻找挖掘隐含条件的良好 习惯。现将几种常见的隐含条件 举例分析如下: 一 (1)从物理概念中挖掘隐含 成 条件 呈 从物理概念的内涵中找出隐 锋 蔽条件。物理概念是解题的依据 之一,不少物理题的部分条件隐 含在相关的概念中,于是可以从 分析概念中去挖掘隐含条件,寻 求解题方法。 (2)从物理模型的理想化条 件中挖掘隐含条件 物理模型的基本形式有“对 象模型”和“过程模型”。“对象模 型”是实际物体在某种条件下的 近似与抽象,如质点、理想气体、 理想电表等;“过程模型”是理想 化了的物理现象或过程,如匀速 直线运动、自由落体运动、竖直上 抛运动、平抛运动、匀速圆周运 动、简谐运动等。有些题目所涉 及的物理模型不清晰,不宜直接 处理,但只要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,忽略次要因素, 恰当的将复杂的对象或过程向隐含的理想化模型转 化,就能使问题得以解决。 (3)从题目所给的物理现象中挖掘隐含条件 题设的条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现象,这些现 象本身就包含了解题所需的已知条件。深刻领会物 理现象的含义、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获取已知条件 的关键。如:“宇航员在运行的宇宙飞船中”示意宇 航员处于失重状态;“通讯卫星”示意卫星运行角速 度或周期与地球的相同,即同步;“导体处于平衡状 态”示意物体是等势体,内部场强为零…… 例1 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,空气阻力随速度 的增大而增大,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,这 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稳态速度。已知球形物体 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 ,且正比 于球半径r,即阻力f:krv,k是比例系数。对于常 温下的空气,比例系数 =3.4×10~Ns/m2。已知 水的密度|D=1.0×10 ̄kg/m3,重力加速度为g= 10Ir s2。求半径r=0.10ra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 态的变化过程有简单、有复杂,有单一过程的延伸, 又有不同物理过程的交叉。通过对物理过程的分 析,判断各阶段的特点,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,找出 问题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必备条件,从而 找出问题中的隐含条件。 (5)从物理常识中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,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较少,某些 条件由于是人们的常识而没在题中给出,造成所求 量与条件之问一种比较隐蔽的关系。这就要求考生 根据题意多角度分析,展开联想,努力挖掘相关的知 识,在“条件似少”的情况下,根据一些常识,假设适 当的条件和数据,以弥补题中明确给出的已知条件 的不足。 例2已知地球半径约为6.4×106m,又知月球 绕地球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,则可估算出月 球到地心的距离约为——m。(结果只保留一 位有效数字) 解析:本题的已知量只有地球的半径,要顺利求 解,必须进一步挖掘隐含条件。此题的隐含条件就 隐含在生活常识中,即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r,和 地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。 地球对月球的万有引力是月球绕地球运转的向 心力,GMm/r = 月r4zr /r2,T=27 X 24×3600s, 又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, GMm物/R :m物g,式中 是地球半径,由以上两式 解得r=4 X losm。 (6)从题解可能的结论中挖掘隐含条件 有些题目,在已知线索的背后潜藏着多个可能 的结论,若分析不周,便会使答案不完备,解题时要 全面分析物理现象,采取“顺藤摸瓜”的方法,把题设 的“明线”和“暗线”有机结合起来,才能正确、完整求 解。 例3质量为m的小球A沿光滑水平面以速度 与质量为2m静止的小球曰发生正碰,碰撞后,A 球的动能变为原来的1/9,那么小球B的速度是多 少? 解析:碰后A球的动能为 。/2,则 吉 2= 1 1 。2,解得 =了1 由于 球碰后速度方向可能有两种情况,速度 的方向隐含在结论中,即 由动量守恒定律:Mo= _I1"0+2myl__ 解得 1 ”1 了 0 或者 0=一m专 o+2nw2解得 2=专 (作者单位: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级职业中学) 

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,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