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索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正文

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全文

2022-12-07 来源:花托女性网

《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》谭嗣同全文:终古高云簇此城,秋风吹散马蹄声。河流大野犹嫌束,山入潼关不解平。

《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》全文:终古高云簇此城,秋风吹散马蹄声。河流大野犹嫌束,山入潼关不解平。作者:谭嗣同。年代:清代。

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的详细介绍:

一、《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》的全文 点此查看《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》的详细内容

终古高云簇此城,秋风吹散马蹄声。

河流大野犹嫌束,山入潼关不解平。

二、《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》谭嗣同其他诗词

《潼关》《狱中题壁》《晨登衡岳祝融峰》《兰州庄严寺》《除夕感怀》

三、背景

这首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,为公元1882年(光绪八年)。此年春,诗人从浏阳起身,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。途经潼关,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,由衷唱出了这首赞美之歌。

四、赏析

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,下临黄河,形势十分险要;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,马蹄声声,被秋风吹散,点明时间和旅程;三、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。全诗豪迈奔放,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,含蓄又生动。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,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。紧接着,第二句以轻捷、有力的笔调,将“秋风”“马蹄声”引入诗中,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,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,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,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。 接下来的三、四句,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。在前面那种状态下,诗人极目四望,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: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,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,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;而西去的群山,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,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,一更比一峰高。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,就把潼关写活了。同时将写景与言情巧妙地结合起来,融进了诗人要求冲破约束的奔放情怀,是自我性格含蓄而又生动的描绘。 这里的诗人即高山、大河,高山、大河即是诗人。因为诗人已把自己的精神投射到了高山、大河之上,在高度的审美愉悦中,诗人已与高山、大河进入了同一状态,彼此相融,浑然不分而这“犹嫌束”“不解平”的黄河,高山,即是诗人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的写照是诗人特有的冲决一切罗网、奋发昂扬的心态的外化。

五、注解

河流:指奔腾而过的黄河。

束:约束。

不解平:不知道什么是平坦。解,懂得。

六、译文

终古高云簇此城,秋风吹散马蹄声。

自古以来高高云层就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,秋风阵阵总是吹散得得的马蹄声。

河流大野犹嫌束,山入潼关不解平。

奔腾而过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太过约束,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。

相同朝代的诗歌

《道中作·行路艰辛叹未曾》《秋堂对弈歌为范处士西坪作》《赠顾行人抱桐先生》《赤金峡道中作》《出守临安·惜别翻愁聚》《题马和之十八应真卷后》《登钟山放歌》《出守临安·丽藻争春发》《出守临安·少住终何益》《天庆宫观刘銮塑像》

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潼关·终古高云簇此城的详细信息

Top